MySpace原本只是獨立音樂人網站的交流空間,無意間吸引年輕中學生的青睞(初期吸引一些是獨立音樂人的fans),同好們在網上相互交流,談論喜愛的歌手等等隨性的生活話題。 如此無心插柳的結果,讓MySpace網站創辦人Tom Anderson在2003年推出全新交友平台,可以藉由朋友的部落格(Blog)標籤中認識其他友人的部落格。此外,你可以編輯擁有個人風格的部落格,或讀取別人的布落格,是作者同時也是讀者。若想認識特定族群、尋找相同興趣的同好,亦可加入MySpace的族群中,MySpace裡有各式各類的社群團體,亦可在其間找到好友,或者是共同聚會出遊。 對於想在網上結交來自各地朋友(以及交往對象)的網路用戶而言,MySpace完整的平台功能將是最佳選擇,無怪乎MySpace迅速竄紅。因為MySpace彷彿是時下年輕人表現自我風格的象徵,代表新的溝通、交流方式,這股趨勢已在新世代燃燒,讓人想不注意也難,Business Week曾以封面故事大篇幅報導MySpace,並稱其為MySpace的一代(The MySpace Generation)。 簡單的說,對於年輕人而言,在這塊虛擬的社區不但可結交來自各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認同」和「歸屬」的感覺。 以一個大學生為例,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可能即為登入MySpace,看看朋友的布落格,得知當晚聚會訊息,並前進所屬社群看看最新資訊,同時更新自己布落格的照片或日誌。頗類似前幾年在台灣的大學生中瘋狂流行的BBS,或許可以這麼說,MySpace像是一個功能極度擴充、範圍無限延伸的超大型BBS。 目前MySpace用戶數已達8,500萬人次,有如網路界的明日之星,但也並非沒有風險存在。在短時間知名度大增,但商業模式尚未成型,是社交網站普遍面臨的挑戰,在2005年收購MySpace的新聞集團(News Group)就曾透露,MySpace在拓展廣告業務似乎未見明顯成效,甚至有意將MySpace的搜尋業務與網搜業者合作結盟,不難看出儘管財力雄厚如新聞集團,仍無法捉住MySpace市場的方向。網路業的瞬息萬變,當前的熱潮將會改變整個業界經營模式,還是會稍縱即逝,就端看業者靈活的頭腦了。
資料來源:DigiTimes科技
2. Using Google Docs.
3.Using Google Personal Port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