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06, 2007

精神病不是病

"精神並不是病"是我昨天與林首成老師的團隊相遇最深刻的感覺,在會談的幾個小時中,我們感受到林老師的用心,對於精神障礙者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林老師說:精神病行成的主因在於人際之間的聯繫變弱,當心靈空虛之後,漸漸的變的懶惰,所以也是一種懶惰病,這些學員的狀況,ㄧ開始是人際關係變差,接著是成績變差,最後就是發病,但是因為父母無法得知自己的小孩有這些症狀,所以會延誤就醫,再加上台灣人對於此種病症的隱瞞,所以在林老師那邊接受輔導的學員皆是ㄧ開始就病齡五,六年以上。另外,精神疾病在台灣也非常普遍,林老師就在台北市的某幾個區的各個教會做過普查,發現每個教會幾乎都有五十人有這些症狀,是非常令人震驚的狀況,所以林老師覺得政府應該從教會或是其他信仰的團體下去著手,讓人的心靈得到富足,這樣就可以幫助到這些精神障礙者,林老師也說到,精神醫生並沒有治癒任何一個病人,精神病的藥,也只是讓精神病患腦袋放空,讓他們不胡思亂想,對於精障者的生活沒有幫助,因此將精神病歸類為病,並將這些精障者送到醫院去是一種錯誤的辦法。

而林老師所創辦的"活泉之友",就是在改善精神障礙者生活的ㄧ個團體,裡面的成員主要是家長,要加入他們的精神障礙者,一開始的考驗是打網球,藉著打網球來達到運動的目的,讓精障者可以流汗,將服用的藥物快速代謝,這樣精障者才有顆清醒的頭腦,才有辦法工作,接著,林老師的工作團隊就會有專人帶著新進的精障者去認識其他學員,一天ㄧ人,至少要認識ㄧ百二十人,讓他們重新與人交談,慢慢接觸人群,而要正式的在他們這個機構下工作,則還需要依個測試,就是在認識的ㄧ百二十人中,寫出其中六十人的基本資料才算合格,林老師認為,他們的工作就是要接觸人群,所以如果他們無法接觸人群,那他們是還沒有辦法工作的,因此必須有此ㄧ測試,來了解他們是否還排斥人群。

而林老師開設商店的用意,則在於讓精障者可以多多接觸他所在的鄰里,讓這些精障者可以藉由與鄰里的感情來補足其他情感的不足,而且此商店皆是永續經營,不同於政府的作法,ㄧ般政府的作業在於"工作",而林老師的團隊,則是以關心這群精障者為出發點,他們不急著將精障者趕鴨子上架,直到精障者願意外出工作,才鼓勵他們出去闖一闖,萬一這些精障者遇挫折也非常歡迎他們再回到這個商店來,像是一個大家庭般的接納精障者,林老師說這才是可以慢慢精精障者的病情改善的方法。

由於以往加入他們的研究團隊與學者大部分在研究完之後就不在從事相關的事,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也無法讓精障者的生活更好或是解決困境,因此現在要與他們合作,必須要先繳六千元,讓學生或是學者可以永續的幫忙精障者,並多多幫他們發聲,因為政府認為他們是一個非專業的團體,所以他覺得有學者來幫助他們,會對精障者有實質幫助,並讓精障者真正需要的幫助給社會大眾了解;林老師還說到,目前政府管理精神疾病與修法的是以前從事研究智障者的一群學者,不了解精障者的狀況,一味的用同樣的方式並無法幫助精神障礙者,而只會造成資源浪費,林老師也感慨的說,要改變此種現狀從現在開始最少還需要十五年才有辦法。

國外有許多專家學者也到台灣來向林老師他們取經,與林老師他們一起做研究,但是台灣的學者卻是非常稀少,林老師對於我們學科技的人加入他們也是非常歡迎,到目前為止算是第一個學科技的團隊與他們接觸,讓林老師也覺得非常不錯,此種跨領域的研究讓他感到很高興,很期待我們能夠幫助到他們的團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