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30, 2007

Weblogs as dynamic learning spaces

部落格已經被穩固的創見為線上溝通的媒體。部落格還被擺放在google的搜尋中。主流媒體對他們有種複雜的感覺,一方面他們在反射的學習空間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他們被聯想為合作,分享知識,反應,辯論,促進溝通能力的訓練。
反應向來是被認為是孤立的,就像在期刊這種私密的空間,使用部落格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可以分享我們的反應給全世界,接踵而至的討論可以引導更深層的學習也可比其他形式的線上討論版更有互動,這群使用者反應出來的想法會更有建設性和有意義。

介紹
這個整合了資訊和溝通的科技,尤其是以社會為導向的網頁科技,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在遠距教學的進程和內容,這種變通的學習方式,使電子媒體能夠發表一個概念"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聯想到遠距教學。這強調個人在社會上的優先權;個人的時間,目標和興趣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著重要這個事實上,遠距教學通常在認知上和經驗上是一種孤單的學習,描述社會學習方面大部份的挑戰會被保留在加入供應遠距教學的人身上。
Dewey and Freire兩個人皆強調社會的經驗再學習方面是很關鍵的。這個觀點補足了在社會思想建構方面所聲稱的"知識的創造如果去分享會比一個人獨自擁有這個經驗要好"和"知識得滲透在透過社交和演講給大眾知道"。Mejia強調:"透過社會學習所獲得的利益比個人學習所得來經驗的利益重要,因為此利益會影響使用者把知識透過互動傳到全世界"。

社會軟體仍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其中有兩個方向和遠距教學有相關:1."在各種使用者群集的廣泛的網路中仍然允許使用者可從經驗中衍伸出有意義的社會價值",2."提供一個挑戰是更熟悉和可信的社會經驗"。

Blog,即屬於社會軟體的一種。部落格允許人們可以輕鬆的把他們的想法觀點放在網路上。他們吸引人們去做交談是因為他有一個空間給他們互動。會有這個現象是因為人們對於網路知識不再只是消極的消費者。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見證實際的參與和個體的聲音不斷增加。教育者和學習者都可在部落格,此一動態的空間中從關鍵性的想法和反應獲得利益。

部落格到底是什麼?
再此篇論文中提到部落格和其他討論的形式,主要有六種不同的:
1.任何人都可以撰寫,且只需最少的支出,並且不用被限制說多久就要有篇文章發佈在部落格上面,每篇文章透過網路馬上就會被全世界的人看見。
2.可被搜尋引擎找到,每個發佈再部落格地文章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超連結,讓我們可以搜尋到全部發布的文章透過部落格容易紀錄的特性。
3.社會地理上的限制就會不存在,部落格群體會因為各式的創造主題的人所創造的不同主題,成長爲很多人交談。在此一過程中,部落格內容的特色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4.就像病毒依樣,部落格傳播資訊的速度比傳統的方法要快的多。
5.可以透過RSS去訂閱部落格,這就表示資訊可以直接進入到讀者身上,而不用讀者再去找尋。
6.可連結的,可透過超連結連到其他地方是部落格在網路功能中重要的部份。

部落格是一個學習的地方
個人的線上期刊到1990年才出現,儘管他們的發展和部落格是獨立的但是在認定上已經是模糊的了。部落格常常被描述的不正確,它被當作線上期刊,近似於傳統的概念就像日記必須包含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兩者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在概念上書寫的方式,以瀏覽部落格的方式連結到其他人的地方,和有用的資源。使用部落格的目的是去分享給其他人和其他人做溝通。在本質上部落格是吸引回應的,在他們的認知,想法,和反應。相較之下,線上期刊的擁有者就傾向於隱密。大部分線上期刊的擁有者都僅僅用電子檔的方式撰寫,這種方式需要一個空間存放,就會被書給限制住。

部落格的想法
在全面考察此範圍後,大部分部落群體呈現出來的包含以下幾點:
1.部落格可以促進關鍵性和有分析性的想法。
2.瀏覽部落格時,是有利於促進創造,直覺的,和聯想力。
3.部落格促進類推的想法。
4.部落格在增加成功和揭發資訊是非常有用的媒體。
5.部落格把最好的單一的反應和社會的互動結合了起來。
6.最後,瀏覽部落格也可促進在社會學習的成長。

心得:此篇論文主要就是在探討部落格和社會學習之間的關連,切入的角度跟一般的論文不同,所以內容更多探討人文方面的看法,由上述的譯文就可以知道,部落格可以有這六點的好處,"1.部落格可以促進關鍵性和有分析性的想法。 2.瀏覽部落格時,是有利於促進創造,直覺的,和聯想力。 3.部落格促進類推的想法。 4.部落格在增加成功和揭發資訊是非常有用的媒體。 5.部落格把最好的單一的反應和社會的互動結合了起來。 6.最後,瀏覽部落格也可促進在社會學習的成長。" 我想這對於我們學科技的人來說也會有更不同的視野,因為在使用介面上會覺得它非常簡單,但是沒想到此一簡單的方式卻可以造成非常大的迴響,更讓許多人變成天天上部落格的人我覺得這些層面如果只是從科技來看是看不到的,看完此篇論文這是我獲得最大收穫的地方。




















1 則留言:

Yao Jen 提到...

nice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