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01, 2007

期中報告

Using blogs in an EFL writing class:內容主要是在探討部落格用在英語教學方面有無好的成效,此篇論文在一開始即說到,目前英語老師會用部落格來當教學工具的人還很少見,甚至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在此篇的部落格是採用Blogger來當作使用的介面,在介紹之後即有說明要如何使用,從一開始的申請到建立文章都有說明,文章內容非常完整。
然後他有說到英語教學使用部落格有哪些好處,"(1) Johnson (2004)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logs is a useful supplemental aid toteachers. From any computer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eachers can create, edit, or deletetheir teaching handouts such as notes, homework assignment, and review materials. Allthese teachermessages will be organized in a reversed chronological order with the latestpostings on the top.(2) Blogs can promote exploration of English websites (Campbell, 2004). Since it is quitesimple for teachers to put English materials on line with links to their source websites,students have more chances to read related articles.(3) The feature of automatic date-stamping for each post is quite useful. Students? emails may,for some technical glitches, not reach their teachers or be carelessly deleted by theirteachers. With the automatic date-stamping function,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knowclearly when students turned in their assignm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omatic archiveof past posts by date or theme can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easily locate the message theyare searching.2(4) If students do not have their own personal websites, an easy-to-use blog is a good start forthem to interact with users of the cyberspace community. As Campbell (2004) emphasizesthat simple customization of templates can help students build  sense of ownership andunique online identity? Most students will write more carefully if they know that they aregoing to publish their articles online for authentic readers who may comment on theirpostings.(5) Teachers can easily use the blog to organize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students can peer edit others? postings (Dieu, 2004; Mitchell, 2003). Students should beencouraged to comment their partner postings, which can also be shared by otherclassmates.(6) In an article describing how blogs are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al activity as resources both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Oravec (2002) claimed that blog development can mpowerstudents to become more analytical and critical? (p.618). Although she didnpresent anystatistical data to prove that students using blogs would become more analytical and critical,I believe that students who are aware that their postings and comments will be read by theirclassmates will be more careful before they post them."接著他有探討到底使用在英語教學寫作方面到底有沒有成效,文章中說到"他覺得對於寫作來說是有用的,不管是對作者還是讀者來說都是有用的,但是他不敢肯定它百分之百的有成效,但是他說在家上翻閱字典或是在線上查閱英文,會更加強學習的效果,然後在他所做的問卷中有91%回覆說他們在不知道如何讓英語更加好時會去閱讀字典"然後作者也說到可以利用RSS來追蹤學生,即可以輕鬆的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後在結論時說到,他還是會繼續去思考如何使用。
我覺得部落格的使用真的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探討,在上一篇從英語教育來探討,接下來的這篇則是從社會互動的角度來看,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Weblogs as dynamic learning spaces:
在此篇文章中說到,這個整合了資訊和溝通的科技,尤其是以社會為導向的網頁科技,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在遠距教學的進程和內容,這種變通的學習方式,使電子媒體能夠發表一個概念"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聯想到遠距教學。這強調個人在社會上的優先權;個人的時間,目標和興趣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著重要這個事實上,遠距教學通常在認知上和經驗上是一種孤單的學習,描述社會學習方面大部份的挑戰會被保留在加入供應遠距教學的人身上。Dewey and Freire兩個人皆強調社會的經驗再學習方面是很關鍵的。這個觀點補足了在社會思想建構方面所聲稱的"知識的創造如果去分享會比一個人獨自擁有這個經驗要好"和"知識得滲透在透過社交和演講給大眾知道"。Mejia強調:"透過社會學習所獲得的利益比個人學習所得來經驗的利益重要,因為此利益會影響使用者把知識透過互動傳到全世界"。
社會軟體仍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其中有兩個方向和遠距教學有相關:1."在各種使用者群集的廣泛的網路中仍然允許使用者可從經驗中衍伸出有意義的社會價值",2."提供一個挑戰是更熟悉和可信的社會經驗"。
Blog,即屬於社會軟體的一種。部落格允許人們可以輕鬆的把他們的想法觀點放在網路上。他們吸引人們去做交談是因為他有一個空間給他們互動。會有這個現象是因為人們對於網路知識不再只是消極的消費者。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見證實際的參與和個體的聲音不斷增加。教育者和學習者都可在部落格,此一動態的空間中從關鍵性的想法和反應獲得利益。
部落格到底是什麼?再此篇論文中提到部落格和其他討論的形式,主要有六種不同的:1.任何人都可以撰寫,且只需最少的支出,並且不用被限制說多久就要有篇文章發佈在部落格上面,每篇文章透過網路馬上就會被全世界的人看見。2.可被搜尋引擎找到,每個發佈再部落格地文章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超連結,讓我們可以搜尋到全部發布的文章透過部落格容易紀錄的特性。3.社會地理上的限制就會不存在,部落格群體會因為各式的創造主題的人所創造的不同主題,成長爲很多人交談。在此一過程中,部落格內容的特色扮演一個重要角色。4.就像病毒依樣,部落格傳播資訊的速度比傳統的方法要快的多。5.可以透過RSS去訂閱部落格,這就表示資訊可以直接進入到讀者身上,而不用讀者再去找尋。6.可連結的,可透過超連結連到其他地方是部落格在網路功能中重要的部份。
部落格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個人的線上期刊到1990年才出現,儘管他們的發展和部落格是獨立的但是在認定上已經是模糊的了。部落格常常被描述的不正確,它被當作線上期刊,近似於傳統的概念就像日記必須包含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兩者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在概念上書寫的方式,以瀏覽部落格的方式連結到其他人的地方,和有用的資源。使用部落格的目的是去分享給其他人和其他人做溝通。在本質上部落格是吸引回應的,在他們的認知,想法,和反應。相較之下,線上期刊的擁有者就傾向於隱密。大部分線上期刊的擁有者都僅僅用電子檔的方式撰寫,這種方式需要一個空間存放,就會被書給限制住。部落格的想法在全面考察此範圍後,大部分部落群體呈現出來的包含以下幾點:1.部落格可以促進關鍵性和有分析性的想法。2.瀏覽部落格時,是有利於促進創造,直覺的,和聯想力。3.部落格促進類推的想法。4.部落格在增加成功和揭發資訊是非常有用的媒體。5.部落格把最好的單一的反應和社會的互動結合了起來。6.最後,瀏覽部落格也可促進在社會學習的成長。
心得:此篇論文主要就是在探討部落格和社會學習之間的關連,切入的角度跟一般的論文不同,所以內容更多探討人文方面的看法,由上述的譯文就可以知道,部落格可以有這六點的好處,"1.部落格可以促進關鍵性和有分析性的想法。 2.瀏覽部落格時,是有利於促進創造,直覺的,和聯想力。 3.部落格促進類推的想法。 4.部落格在增加成功和揭發資訊是非常有用的媒體。 5.部落格把最好的單一的反應和社會的互動結合了起來。 6.最後,瀏覽部落格也可促進在社會學習的成長。" 我想這對於我們學科技的人來說也會有更不同的視野,因為在使用介面上會覺得它非常簡單,但是沒想到此一簡單的方式卻可以造成非常大的迴響,更讓許多人變成天天上部落格的人我覺得這些層面如果只是從科技來看是看不到的,看完此篇論文這是我獲得最大收穫的地方。


Experiences of Adopting In-class Blogs in the Teaching of Hands-on Computer Laboratory Courses :
此篇則是由科技方面來切入,但是文章後面會探討在社會學習方面的功效,算是較全面性的探討,從這幾個角度去看部落格是否適用於課內教學,實驗的對象則是一般的大學生還有碩士班和碩專班學生,此位作者藉由授課,直接與學生的互動,然後從部落格上獲取所需的資料,在此篇中,教學對象有三種不同課程的學生,可以比較廣泛的去評量,在方法中,先從介面去介紹如何使用,可以透過這些功能達到什麼效果,裡面中說到學生可以直接在部落格中看過他們的成品,他們所發表的作品,而教師則可以把所有學生的網頁統整在一個畫面上,要追蹤學生變的非常容易,學習的成果也可直接透過部落格觀察得知。

而在探討社會學習方面,主要是透過回應的這個機制,在部落格上可以對某篇文章發表自己的心得,看法,藉此和作者或是其他有興趣得人,一起探討互動,造成社會學習,我覺得這種好用又方便的工具是很難得的,作者也可以透過此種方式知道在世界其他角落有人跟他的想法相同,或是對他的想法有興趣,我想這都是非常難得的, 在以前的Web1.0科技上很難去做到這件事。

在閱讀完此三篇之後,會對整個部落格的用法和層面有非常深的認識,對於部落格是一個什麼樣的介面會有非常清楚的認知,而這三篇不約而同的使用Blogger來作為範例,我想或許Blogger再目前的部落格軟體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這三篇對我以後在Web2.0方面的研究會有很大的幫助。



星期四, 5月 31, 2007

Modeling Human Behavior from Simple Sensors in the Home

在此篇論文中針對他們的預知系統,提出五種設計的目標:
1.預測的機率:使用或然率的方法讓此系統在預知和決定相似事件的範圍時,比較容易結合信心的程度,且使此系統能解決像是噪音或是感測出來的內部資料呈現模棱兩可時。
2.以模型為基礎和以實際情況為基礎作比較:在模型架構因為測試資料持續增加之後就有可能去建造一個可預知的系統,不需要再去儲存所有資料就像沒有經驗依樣。
3.感測器的位置與類型互相獨立:
系統必須運作成功"就算是演算法沒有明白地指出那個特別的感應器的類型或是所在地",讓安裝的時間達到最小並降低獲取資料的障礙。
4.及時的成效:任何訓練預測的演算法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預測出來。
5.線上學習:任何一個設計來長期使用的系統,它的模型就必須是可以跟著居住者的行為改變而做改變的。
除了上述的幾點之外,我們發現在流動的感測的資料和先前描述的語言的行動方式是相似的。語言模擬的演算法常常會把語言聯想為ergodic,在任何情況下皆可從久遠的歷史來估計並和先前的狀況是獨立的。ㄧ個評量在地架構是困惑的,大略上來說,是去評量字的多寡是跟隨在歷史上ㄧ些特殊字。在英文上來說,困惑的的範圍從英文中ㄧ些特殊的子集合的20到247在一般的美式英文上。

星期三, 5月 30, 2007

Weblogs as dynamic learning spaces

部落格已經被穩固的創見為線上溝通的媒體。部落格還被擺放在google的搜尋中。主流媒體對他們有種複雜的感覺,一方面他們在反射的學習空間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他們被聯想為合作,分享知識,反應,辯論,促進溝通能力的訓練。
反應向來是被認為是孤立的,就像在期刊這種私密的空間,使用部落格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可以分享我們的反應給全世界,接踵而至的討論可以引導更深層的學習也可比其他形式的線上討論版更有互動,這群使用者反應出來的想法會更有建設性和有意義。

介紹
這個整合了資訊和溝通的科技,尤其是以社會為導向的網頁科技,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在遠距教學的進程和內容,這種變通的學習方式,使電子媒體能夠發表一個概念"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聯想到遠距教學。這強調個人在社會上的優先權;個人的時間,目標和興趣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著重要這個事實上,遠距教學通常在認知上和經驗上是一種孤單的學習,描述社會學習方面大部份的挑戰會被保留在加入供應遠距教學的人身上。
Dewey and Freire兩個人皆強調社會的經驗再學習方面是很關鍵的。這個觀點補足了在社會思想建構方面所聲稱的"知識的創造如果去分享會比一個人獨自擁有這個經驗要好"和"知識得滲透在透過社交和演講給大眾知道"。Mejia強調:"透過社會學習所獲得的利益比個人學習所得來經驗的利益重要,因為此利益會影響使用者把知識透過互動傳到全世界"。

社會軟體仍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其中有兩個方向和遠距教學有相關:1."在各種使用者群集的廣泛的網路中仍然允許使用者可從經驗中衍伸出有意義的社會價值",2."提供一個挑戰是更熟悉和可信的社會經驗"。

Blog,即屬於社會軟體的一種。部落格允許人們可以輕鬆的把他們的想法觀點放在網路上。他們吸引人們去做交談是因為他有一個空間給他們互動。會有這個現象是因為人們對於網路知識不再只是消極的消費者。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見證實際的參與和個體的聲音不斷增加。教育者和學習者都可在部落格,此一動態的空間中從關鍵性的想法和反應獲得利益。

部落格到底是什麼?
再此篇論文中提到部落格和其他討論的形式,主要有六種不同的:
1.任何人都可以撰寫,且只需最少的支出,並且不用被限制說多久就要有篇文章發佈在部落格上面,每篇文章透過網路馬上就會被全世界的人看見。
2.可被搜尋引擎找到,每個發佈再部落格地文章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超連結,讓我們可以搜尋到全部發布的文章透過部落格容易紀錄的特性。
3.社會地理上的限制就會不存在,部落格群體會因為各式的創造主題的人所創造的不同主題,成長爲很多人交談。在此一過程中,部落格內容的特色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4.就像病毒依樣,部落格傳播資訊的速度比傳統的方法要快的多。
5.可以透過RSS去訂閱部落格,這就表示資訊可以直接進入到讀者身上,而不用讀者再去找尋。
6.可連結的,可透過超連結連到其他地方是部落格在網路功能中重要的部份。

部落格是一個學習的地方
個人的線上期刊到1990年才出現,儘管他們的發展和部落格是獨立的但是在認定上已經是模糊的了。部落格常常被描述的不正確,它被當作線上期刊,近似於傳統的概念就像日記必須包含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兩者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在概念上書寫的方式,以瀏覽部落格的方式連結到其他人的地方,和有用的資源。使用部落格的目的是去分享給其他人和其他人做溝通。在本質上部落格是吸引回應的,在他們的認知,想法,和反應。相較之下,線上期刊的擁有者就傾向於隱密。大部分線上期刊的擁有者都僅僅用電子檔的方式撰寫,這種方式需要一個空間存放,就會被書給限制住。

部落格的想法
在全面考察此範圍後,大部分部落群體呈現出來的包含以下幾點:
1.部落格可以促進關鍵性和有分析性的想法。
2.瀏覽部落格時,是有利於促進創造,直覺的,和聯想力。
3.部落格促進類推的想法。
4.部落格在增加成功和揭發資訊是非常有用的媒體。
5.部落格把最好的單一的反應和社會的互動結合了起來。
6.最後,瀏覽部落格也可促進在社會學習的成長。

心得:此篇論文主要就是在探討部落格和社會學習之間的關連,切入的角度跟一般的論文不同,所以內容更多探討人文方面的看法,由上述的譯文就可以知道,部落格可以有這六點的好處,"1.部落格可以促進關鍵性和有分析性的想法。 2.瀏覽部落格時,是有利於促進創造,直覺的,和聯想力。 3.部落格促進類推的想法。 4.部落格在增加成功和揭發資訊是非常有用的媒體。 5.部落格把最好的單一的反應和社會的互動結合了起來。 6.最後,瀏覽部落格也可促進在社會學習的成長。" 我想這對於我們學科技的人來說也會有更不同的視野,因為在使用介面上會覺得它非常簡單,但是沒想到此一簡單的方式卻可以造成非常大的迴響,更讓許多人變成天天上部落格的人我覺得這些層面如果只是從科技來看是看不到的,看完此篇論文這是我獲得最大收穫的地方。




















星期一, 5月 28, 2007

心得

最近一直在看關於AJAX的書,想著如何寫出構想中的成品,但是卻一直碰壁,要把一個互動式的網頁作好,必須了解的語言有三四種,CSS,PHP,XML,JAVASCRIPT,每一種東西都可以學一個學期,四種加起來畢業前都還學不完,哈,我看下學期要來修依下相關課程,或是找人一起來討論,我想這個成果應該會是不錯的才是,頭痛阿。

星期日, 5月 27, 2007

紀錄

最近總總的事情讓我發現,爲何國營事業會一直被詬病,為何公務人員效率會如此不彰,因為在國營事業當中,所得到的待遇是齊頭式的平等,不論工作的態度是否認真,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難怪大部分的公務員會不願意付出心力,因為他們得到的和那些態度懶散的人是相同的,這大概是當公務人員最大的缺點之ㄧ吧。

星期六, 5月 26, 2007

homework 5/19

1.根據FIND網路脈動 ,企業於Web2.0的使用上,仍緩步前進,這份報告已歸納哪些原因?你認為應該還有哪些原因?

answer:
(ㄧ.)裡面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即"公開的(public)"這個字在此處是一個關鍵。在此篇文章中,Melcrum表示,雖然企業會在內部溝通時使用web2.0應用,然而把公司的資訊放在一個更透明化的地方,則是經營管理者所擔憂的重點。幾乎有一半的受訪者同意,職員在網路上討論他們的公司事務,會使公司名聲陷入某種風險。另外,有七成的人表示缺乏部落格或其他社群媒介工具相關的指導守則或是政策,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那些與公眾面對面的溝通模式,我想這應該是目前公司都還是不太願意使用部落格的一大主因。從上述的內容中可以看到,有倆個需要面對的問題,公司內部隱私和如何控管部落格,而公司內部的隱私又可分為,產品上的秘密和公司內部員工之間的秘密,不過,對於這幾個部份,我想只要公司讓員工有向心力,我想他們也不至於把公司重要的情報洩露出去,因為這也會損害到這個員工本人,所以公司在想著如何防範員工說出不利公司的話語時,應該多想想怎樣對員工更好,會更有益處。
(二.)另外的原因的話,我覺得有三項,第一個是管理者本身對於此一新科技會有先入為主的觀感,直覺得認為部落格是種會帶給他困擾的工具而不使用;第二點的話,則是仍有很多企業仍然不知道Web2.0為何物,導致不知如何去使用;第三點則是那些公司仍然認為沒有使用的必要,所以才遲遲沒有推行吧。

星期五, 5月 11, 2007

電子化政府觀光網站建置效益評估和 電子化政府網站網路行銷與效益評估-『綠色採購網』個案研究之心得感想

在電子化政府觀光網站建置效益評估前言中,閱讀到"如何使政府網站容易被搜尋引擎找到,出現在較前面的排序,可以作為網站指名度的可靠指標。針對特定關鍵字,網路使用者是否有較高的可能性檢閱到該政府網站,應該是網站行銷必須重視的。" 此句時,覺得很有道理,就以我本身是消費者的立場來說,我們在使用搜尋引擎時,雖然會查找到幾萬筆資料或是更多,但是,通常只會去翻閱前ㄧ兩頁的十幾筆資料而已,因此,如何出現再前面一點的排序,對行銷網站有很大的影響力。
而在兩篇論文中提到,好的政府網站評比工具應該具備以下特性:(1)具有公信力,(2)可以反應出網站資訊的「權威性」與「指名度」,(3)容易使用。不須經過繁複的訓練,政府業務單位或是委外廠商可以隨時上網自行檢驗網站成效。(4)取得成本廉價。此評量工具應該不受限設備平台,容易安裝,且費用低廉或甚至免費。和後面提出的PageRank相呼應,在閱讀到這邊時,真的覺得Google會成功不是偶然的,一個免費的工具PageRank,即可解決我們政府長久以來困擾的問題,也覺得這兩篇論文很有價值,畢竟台灣研究網路的論文很多,卻只有此兩篇想到如何利用PageRank此一工具來解決政府的問題,這是非常不簡單的。
最後,閱讀完兩篇之後可以了解,要增加PageRank數值可以透過反向連結數來增加,而連結過來的網站的重要性越高,就越容易增加PageRank數,但是要多增加一個數字都是很不簡單的;此外,在電子化政府觀光網站建置效益評估論文中也可看出,台灣在推展觀光方面,真的很落後,如果把網頁全改成MediaWiki來架站,然後每個人負責在網站中自己該負責的部份,即是在網站中放入自己的連結,連結到自己的部落格,然後用PageRank來評績效,一定會讓公務人員會對此事比較有熱情,或許台灣觀光會宣傳的比較好;而在電子化政府網站網路行銷與效益評估-『綠色採購網』個案研究此篇論文中,覺得此一行銷手法非常不同,光是PageRank數值可在半年內從0上升到5,就可知此一行銷手法的滲透力有多高,此外還省下一筆廣告經費,這更是難辦到的,而在此篇中,也看到創意的重要性,譬如用部落格來行銷,這在台灣很少人使用,算是ㄧ新的思維,可以大力的去推廣,落實在台灣的網路行銷上。

星期五, 5月 04, 2007

精障服務的新的問題

最近,在接觸了許多和身心障礙相關的事物之後,發現新的科技很少出現在他們身上,我想這也是讓他們更加難容入這個社會的原因之ㄧ吧。
思考之後,我發現了ㄧ個新的問題,就是關於如何讓視障的人能夠跟ㄧ般人ㄧ樣的跑步,把這個聯想到精障者就業上,精障者要如何跟普通人ㄧ樣的工作,譬如要如何分辨椅子有沒有擦乾淨,這就是ㄧ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就讓我想到之前有個老師問說要如合把影像處理的技術運用到這方面,我想這就是需要用到他的專業的地方。
像在如何和正常人ㄧ樣的跑步這方面,用影像來判別哪邊該轉彎或是該往哪邊轉,然後以聲音告知;在椅子有沒有乾淨的方面,則可以用圖像來記錄乾淨的椅子的畫面,然後來判別有沒有擦乾淨,當然也是以聲音來告知,不過這兩項要能成立的前提是要有sensor來感測,否則是無法知道身心障礙者目前所遇到的狀況是什麼。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問題直得去研究,不過還需要再好好的思考思考,才有辦法得出ㄧ些心得和感想,也才有辦法幫助到這些弱勢團體。

星期三, 5月 02, 2007

寫conference和寫期刊的差別

頁數:
conference:篇幅少,十頁即可。
期刊:篇幅多,至少20頁,有種寫不完的感覺。
內容:
conference:重視創新。
期刊:重視嚴謹的態度和數據,比較沒有創新性。